论文在线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在线赏析

发挥企业主体育人功能,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

日期:2015/8/14 8:09:26点击:

发挥企业主体育人功能,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

董传民  杨慧慧

摘要:企业兼具教育组织的职能已有悠久历史, 呈现出与学校这类专门教育机构不同的特点。而且,兼具教育职能的企业以其能将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直接统一起来的特点, 具有学校无法比拟与替代的优势。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企业教育职能的发挥,对职业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企业;教育功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

 

企业兼具教育组织的职能已有悠久历史, 呈现出与学校这类专门教育机构不同的特点。而且,兼具教育职能的企业以其能将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直接统一起来的特点, 具有职业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企业兼具教育职能的做法不仅得到有远见的企业家的重视,而且受到产业化程度较高国家的重视,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企业教育职能发挥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人类早期社会。

“生产方法随生产工具而定,社会组织随着生产方法而定”。不管是职业教育,还是企业,都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而且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形态密不可分。

(一)以“家传世学”为主要形态进行技能培训的学徒制雏形

人类开始从事生产活动起,就有了由父向子或长辈向晚辈传授生产实践知识的活动。这时的生产力低下,家庭内进行简单的生产劳动就能满足需要,因此这时的技艺传授,一般是以血脉相连的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面向家庭、家族内部,通过口耳相授、言传身教进行,形成“家传世学”,目的是维护家族传承与家族利益,这也是最初意义上的学徒制,也算是最古老的职业教育形态了。

(二)基于“作坊式”企业组织进行技能培养的学徒制发展

随着生产力、生产工具的不断发展变化,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仅靠家族之间的技艺传承已经难以满足生产发展对工人的需求,于是就产生了较为开放的学徒制,即选择家庭或者家族以外的人作为学徒进行技艺传授,帮助扩大生产等。虽然在这时的技艺传授中,学徒们在人身依附等方面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但基本上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学徒制,学徒们通过观察模仿师傅的工作进行学习,在从学徒到师傅的成熟过程中习得技能与知识。尤其是行会制度出现后,学徒制进一步规范,有了制度保障。

但是一直至此,这种带有职业教育色彩的技艺传授只是作为生产活动的附属品而存在,并不是一共独立的教育机构。

(三)适应工业革命要求,以职业学校为主体的技能培养组织发展

工业革命后,机械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以社会为本位的生产方法代替了以家庭为本位的生产方法”,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企业。工厂企业的迅速扩张,需要大批的一线工人。这时,传统学徒制技艺传授的小范围、局部性等局限性凸显出来,无法适应企业大量的用人需求。同时,现代企业追求高效率、高效益,实行精细化分工和严密的合作,而学徒教育不讲求分工、以培养熟悉整个工作流程的“通才”为目的,与现代企业要求不相适应。

在这种形势下,学校职业教育应运而生,占领了现代职业教育的主流,这既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社会精细化分工的一个表现。至此,职业教育实现了由劳作现场本位转向以学校为本位。

学校职业教育为较为迅速地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放弃了原来企业教育中全程式的工艺教学,将整个工艺分解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序,然后进行一一教学,迎合了企业对人力的需求。但是,由于教育的地点由劳作现场转到了学校,这就注定了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践的命运。

而同时,商品经济社会,企业对利润的追逐崇拜,使其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责任,开始依赖学校职业教育为其提供人才支撑。

(四)发挥企业教育职能与学校人才培养优势的“现代学徒制”

时至今日,职教界、产业界均认识到了生产与教育相分离给自身生存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现代职业教育,走上了校企合作之路,由学校、企业共同发挥各自的教育职能,共同完成人才培养。这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企业教育职能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主要表现

企业对职业教育有诉求,但同时,企业自身也具有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这是经济转型期企业的职业教育现实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历史需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对企业也有诉求,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企业是职业教育发展历史中的重要推动力,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理性诉求。

(一)企业变为投资主体,实现职业教育投入多元化

近年来,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投资渠道”不能满足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对投资的需求,国家政府一直鼓励多元化办学,允许企业、民间资本等资本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参与职业教育的一个有利途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条件,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既可以单独投资,也可以与其他投资主体联合投资,举办职业院校或培训机构,并享有办学权利、负有办学义务和承担办学责任。大型企业可以独立举办职业院校,对于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而言,更现实的是有限地参与职业教育,联合举办或者以其他校企合作的形式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二)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能够为职业教育提供人才培养导向

职业教育伴随着产业发展应运而生,其发展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尽管随着职业教育的功能业已逐渐多元化,但其首要功能依然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也是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和纽带。企业需要人,这是学校能够生存发展的空间;学校培养人,这是企业能够生存发展的支撑。但是学校培养的人是不是就是企业需要的人呢?首要的是企业要提出用人需求,然后学校根据需求进行培养,当然,企业要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这样,企业既可以发挥培养主体作用,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又可以监督人才培养过程,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自己的需求。

(三)企业成为与学校同等地位的培养主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近几年,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资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就整体而言,职业教育条件、设备还有较大的缺口。校企合作中,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另一个主体,其生产车间可以作为教学场所,企业的机器设备可以作为教学设备,企业的熟练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者可以作为学校师资的有益补充,充学生在企业技术人员或技术工人的指导下接受岗位技能培训,形成人才培训与使用的高度统一,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另外,企业以自身在职业岗位变化、生产技术变化等方面的优势,参与职业院校课程开发、基地建设、专业建设等具体人才培养环节中,能够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四)发挥企业管理主体作用,使学生获得职场体验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管理主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决策、质量与效益评估,以及人才培养等全过程,可以提高职业教育治理的科学化水平。尤其是在顶岗实习、实习实训等实践过程中,企业不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辅助者,而是以人才培养主体的地位与职业院校一起,按照企业管理理念、规章制度的对学生进行管理,使之能够获得最真实、直接的职场体验,达到以管理培育人才的目的。

(五)发挥企业考核评价主体作用,构建职业教育多元评价体系

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具有主导性的话语权,这是因为,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企业最有发言权。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企业的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以及毕业生素质和技能水平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对接。因此,企业在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提供理念、标准,而是要以主体身份参与,与学校共同完成考核。

(六)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济活动中共同具有的职业道德、理想信念、价值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外显于企业风貌,內显于员工心灵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企业个性化的体现。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努力培养爱岗敬业、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使毕业生更能积极主动地适应企业需求。

三、结语

在现代职教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不能仅仅作为学校的用人客户或者一个被动参与的身份出现,而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教育职能,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条件、培养过程等方面,积极主动地与职业院校合作,这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能够极大地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可见发挥企业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功能的双重优势,构建合作育人长效机制,推进“合作招生、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发展趋与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聂伟、刘兰明,《从必然性到过渡性:企业教育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发展》,《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第12期

【2】闫广芬、李忠,《企业兼具教育组织职能的历史考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2期

【3】杨海华、顾伟国,《基于产业视角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审视与思考》,《职教论坛》,2015年第13期

(作者简介:董传民,男,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副教授;杨慧慧,女,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改革中心研究人员,讲师)

作者联系电话:

办公电话0536-8187723

手机号:13371099388

邮箱号:sdfyhgx@126.com

QQ号:857806877

通讯地址: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中心  董传民  邮    编:261031

上一篇:高职院校“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关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思考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收藏本站|硕士报名
您是网站第 位访客,今日访问量
潍坊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243号 邮政信箱:261061 信箱 编码:261000
网站管理电话:0536-8280802 潍坊院区电话:0536-8709573 传真:0536-8280802 Email:sdjkyb@126.com
Copyright © 2014-2015 山东省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鲁ICP备15018745号 技术支持:山东云电商教育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