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条件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浅析
杨洪涛 常维巍
摘要:当今,口腔医学技术行业面临数字化生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口腔医学技术行业需要转型升级,也需要与口腔临床与口腔设备及材料深度融合;国家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深化校企合作,加速了口腔医学技术行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都需要深入思考及论证。
本文将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历史问题分析、当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创新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三个方面论述。这三个方面是三位一体的,都是为今天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校企合作;高等教育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历史简要回顾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先要从《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2015)》开始,其中提到:“要进一步调整和减少医学类专业数量,积极发展医学相关类专业【1】”,“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普通专业教育和医学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分工明确,互相沟通,彼此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1】”。并于2001年开展了“我国卫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研究,在子课题“口腔医学相关专业岗位任务分析和需求预测研究”中提到了“尚未有学校设置口腔治疗师专业和口腔护理专业”及“一些中专卫校设有口腔修复工艺专业,极少数口腔医学院近年来培养了大专口腔修复工艺师”。之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开始有了发展,但“口腔治疗师专业”和“口腔护理专业”仍发展迟缓,“互相沟通,彼此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仍很不健全。
口腔医学技术的办学发展与其是否能参与口腔助理医师考试密切相关。与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对接的中职阶段专业名称为口腔修复工艺技术。1999年5月1日《执业医师法》颁布施行前,并未对口腔医学技术是否能报考口腔助理医师做明确法律规定;在2002年10月31日前,中职口腔修复工艺毕业生是可以报考口腔助理医师的;2002年10月31日前,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医学类专业学历教育可作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依据。尽管各地方对具体执行《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管理规定》(卫医发[2001]127号)和《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暂行管理规定的补充规定》(卫医发[2002]111号)有出入,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资格规定(2006版)》后,基本严格按照规定“基础医学类、法医学类、护理学类、辅助医疗类、医学技术类等相关医学类和药学类、医学管理类毕业生不予受理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来执行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只能考口腔技工证,从事口腔技工专业;由于口腔技工考试条件的宽泛,口腔医学专业既可考取口腔技工证又可考取口腔医师证。本以“分工明确”促进口腔医学技术发展为目的专业设置恰恰阻碍了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也承担着招生压力。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谈起挑战,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证书与口腔医学毕业证书的就业方向自不必说,就从大部分口腔技工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传统工作条件、向上发展的通道、工作机遇等方面来说都给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办学带来沉重压力。现如今,高职高专层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已有数量,但专生升本机会却很少,且因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吸引力低及其本科数量少,学生愿转升入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口腔技工是医院口腔科传统岗位,担任着修复体制作的任务,但随着专业化的发展,修复体制作几乎全部由义齿制作公司来完成,加之大多事业单位对学历的要求,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与口腔医学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的机会不均等。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成材周期短,高级技工待遇高,容易就业,又加上数字化生产带来的变革,给口腔医学技术办学带来了重要机遇。特别是数字化生产,使的口腔技工不仅是个技术工作、艺术工作,更是个智能工作,这使的此行业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高校即肩负着培养此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
随着校企融合及“五个对接【2】”的深入实践,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培养质量会越来越高,其教育过程对职业能力影响的不可替代性会越来越明显。“打通向上发展的通道”及多途径成才“立交桥【2】”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落实,也会拓展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发展的道路。在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的制度瓶颈相信也会进一步解除。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发展节点,发挥口腔医学技术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显得更为重要。
一.创新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
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观念的更新是其办学模式创新的第一步。分工明确并不是分工限制,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也需要多方向发展的通道。既然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可以通过降低口腔技工报考条件有参与口腔技工考试的机会,高职高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也应有参与口腔助理医师考试的的途径与方向,这是教育的公平与正义。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仅是三年专科阶段学习的侧重点不同,只要通过努力都可以有资格取得双方的职业资格,拓展就业途径。这非但不会限制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还会加强口腔医学与口腔医学技术的紧密联系,弥补当今义齿企业与医院口腔临床治疗的“分家”的不足,促进口腔医学技术的发展及义齿相关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也为口腔基层医疗提供了更庞大的后备人才库,更有机会选出优秀口腔助理医师人才,提升基层口腔医疗保健水平,促进口腔专业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创新需要深入调查与准确认识其面向的岗位群。只有对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深入把握,才能准确设计专业方向,才能有效落实“五个对接”,才能建立“立交桥式”发展通道,才谈得上培养方案设计及制度建设。对其岗位群的认识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结合数字化、网络化的行业发展背景,需要关注口腔医学技术已是多学科交叉的现状。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创新需要制度保障。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创新需要保障就业方向及职业资格上的“顶层制度设计”,也需要科学有效的“培养方案”作为教育教学的制度与要求。培养方案是基于岗位群的调研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计划等做出的安排,是办学模式的重要文件体现。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创新需要“加速数字化﹑信息化进程【3】”,尤其是远程教育,网络教学。口腔医学技术教育需要深化“校校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协同等开发﹑集成﹑高效的新模式【4】”,这要求优质的教学资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点。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创新需深化“校企合作”“院校协同”,需开放式办学,为口腔行业相关人员终生提供教育资源,关注行业人员成长,考核并促进行业从业人员提升,进而更好的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与当今社会发展、职业教育改革、行业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专业发展历史,当今现实问题,深入领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纲领性文件精神,大胆创新,为口腔行业人力资源开发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07.1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05.02.
[3]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06.1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2012.03.16.
(作者简介:杨洪涛,男,潍坊护理职业学院)
联系方式: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青州26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