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线赏析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在线赏析

转变观念:职业院校教师走出职业困境的关键

日期:2015/8/14 8:15:11点击:

转变观念:职业院校教师走出职业困境的关键

张秀梅

摘要:当前,职业院校学生难教、难管,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倾向。职业院校教师要走出职业困境,必须转变观念,包括对职业教育目的和定位的重新反思和把握、对青年学生多元价值观的理解和包容、改变评价方式和传统教学方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等。

关键词:转变观念;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困境;

 

当前,不少职业院校教师认为现在的学生难管、难教,有个别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老教师甚至坚决辞去班主任工作,因为他们更多时候体验不到工作的快乐和幸福,时常感到心力交瘁,怕进教室,怕管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职业倦怠倾向。如何走出教育困境,体验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转变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教师应着力转变以下几种观念。

一、由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进入新世纪后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在10年间增加了900所高职院校,数量是本科院校的两倍。多数职业院校和教师不得不应对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入学门槛取消,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在校生数量膨胀,师生比失调,教师的知识更新跟不上专业设置的不断调整、增加和办学层次的提升等。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要想尽快适应新的变化,体面而尊严地从事人们誉之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就要解决好教育理念转变的问题,逐步树立起全新的职业教育理念。

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其定位是培养能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只要学生有某一方面的职业意愿,就可以进入职业院校学习,“面向人人”既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社会不会抛弃每一个人,职业教育更应如此,职业教师有义务倾其全力培养人,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把教育工作当成伟大的事业来经营,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每个人都能够体面而有尊严的工作、生活。

其次,明确职业教育的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黄炎培老先生早年就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是解决好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问题,即更好地解决生存和生计问题,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责就是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成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可能。

二、对学生多元价值观由排斥向理解包容转变

职业院校青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其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不可否认,某些方面的思想状况的确令人担忧。笔者曾在所任教的班级就一些社会问题做过初步调研,如在对“你认为医务人员收受红包是否正常、将来你是否收受红包”这一问题进行调查时,回答是或可能的学生不少于1/2;对“老人跌倒你是否施救”问题超过2/3学生持否定态度。毋庸置疑,这不是社会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但这至少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的部分社会现实,世界和人性永远是朝着向善和公平正义发展,但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不得不反思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学生会受环境影响,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但未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取决于他们自己、社会和接受何种教育。职业院校教师首先要包容青年学生的多元价值观,不认同不等于不理解,敌对和排斥只能使自己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理解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有效教育引导的前提。

三、评价方式由重学术性评价向全面评价转变

对在校学生的评价传统方式以学业评价为主,本质上就是学业定成败,从这个层面来讲,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中,大多数是学业失败者。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7种智能,包括逻辑、数理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技能,身体动觉智能,交流交往智能和自知自省智能等。有些人擅长抽象思维,有些人擅长形象思维[1]。单从学术性评价来判定职业院校学生有失公平,学习数理化的弱势可能并不妨碍他们在喜爱的职业领域一展才华,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努力寻求给每一位学生证明并发展自己长处的公平机会,以削弱这些不公平现象所造成的影响,让他们找回自信和尊严。

首先由传统重学业评价向重学业、技能的综合评价转变。放弃对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不理智的,但专业理论掌握得再好也并不代表专业技能熟练,二者同等重要。实践证明,一些理论课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在实践课中更能找到兴趣和自信,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对于学生的职业意愿和成长来说尤为重要。尽管多数职业院校正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但实际上,围绕评价方式的转变而展开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评价标准等一系列改革和探索,仍然任重道远。

其次是由传统重学术性评价向全面评价转变。近年来,职业教育理论提出了“职业能力”的理念,并从纵向的性质结构层面提出了“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概念[2]。职业院校既要培养学生的从业能力,又要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与此相适应的评价方式也应由注重从业能力的学术和技能的评价向全面评价转变。

四、教学方式由重理论教学向“做中学、学中做”转变

与现代的科学的职业教育理念和评价方式相适应的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目前,绝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面临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笔者认为要围绕专业理论“必需、够用”,专业技能“熟知、熟练”,人格健全,能力发展几方面展开。从一定层面来讲,对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态度的培养,特别是学生自信心、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比知识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要[3]作为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形成改革创新的思维模式,积极参与课程体系改革,探讨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由重理论讲授向“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方式转变,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融知识、技能、人格、能力四位于一体。

五、师生关系由传统的尊师重道向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转变

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都进行学生评教,在学生最喜欢的教师一项,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往往高一些。老教师敬业、认真,但对学生要求严格,标准高,说教多;青年教师虽然教学经验相对欠缺,但阳光、时尚,与学生沟通交流障碍少,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因而赢得不少学生的喜欢。和谐、民主、愉悦的新型师生关系最直接的益处就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职业院校教师首先要学会理解、尊重和欣赏每一位学生。实际上,职业院校中问题学生的比例较高。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多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一些小的过错尽量理解和包容,寻找最佳方式教育引导,因为学生成长需要过程,有时候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另一方面,努力寻找每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这个闪光点很小,你也要尽量把它放大,发自内心地欣赏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被欣赏和尊重。第二,树立威信。威信绝不是靠强权和高压取得,教师更要靠人格魅力、学术水平、教学经验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从而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第三,宽严相济,和谐、民主。职业院校教师对学生要求过于宽松或过于严厉都不是上策,最理想的境界就是宽严相济,相互尊重,建立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职业院校教师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只要把教育当成伟大的事业来用心经营,相信每位教师都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幸福,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王晓辉,赵忠建等译).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0.

 

(作者简介:张秀梅,女,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校区副校长、高级讲师)

联系电话:0536-8826556,手机:13953618117,E-mail:yihuaxiumei@sina.com

QQ号:1369307746  通讯地址:潍坊市奎文区鸢飞路360号   邮编:261041

 

 

 

 

上一篇:新历史条件下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模式浅析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培养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我们|收藏本站|硕士报名
您是网站第 位访客,今日访问量
潍坊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东风东街243号 邮政信箱:261061 信箱 编码:261000
网站管理电话:0536-8280802 潍坊院区电话:0536-8709573 传真:0536-8280802 Email:sdjkyb@126.com
Copyright © 2014-2015 山东省现代教育科学研究院 ICP备案:鲁ICP备15018745号 技术支持:山东云电商教育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