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教育部关于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教高函〔2015〕4号)精神,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举办首届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选拔赛。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报名参赛2600余支队伍,参赛学生达1万余人。
一、大赛主题
“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
二、大赛目的与任务
大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组织机构
本次大赛由省教育厅主办,山东大学承办。大赛设立组织委员会(简称大赛组委会),组委会主任由教育厅厅长左敏担任,教育厅相关处室及相关高校的有关负责同志作为成员。同时,大赛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大赛组委会邀请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大学科技园、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组成。
四、参赛项目类型
参赛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包括以下4种类型:
(一)“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含一二三产业)领域应用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互联网+”新业态: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创新创业项目,优先鼓励人工智能产业、智能汽车、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大规模个性定制等融合型新产品、新模式;
(三)“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结合的创新创业项目;
(四)“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创业项目。
五、参赛团队和条件
(一)参赛团队。参赛对象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包括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以创新创业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参赛团队不少于3人,且团队成员均需满足参赛对象条件。允许、鼓励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跨学生类型(即本专科、研究生混合组队)组建团队。
(二)参赛条件。大赛分为创意组和实践组。
创意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团队负责人或创业企业法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团队尚未正式注册或注册时间晚于2015年5月1日。
实践组参赛条件:申报人是创业企业法人,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在2015年5月1日前已注册。
六、赛程安排
分为海选、复活赛、金奖银奖决赛、冠亚季军决赛等4个环节
海选分为济南和青岛两个片区进行。济南片区承办学校为山东大学,2015年8月31日在山东大学软件学院(济南市高新区舜华路1500号)进行;青岛片区承办学校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9月3日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进行。
答辩分组按照项目类型进行划分,项目数量较多的类别,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再进行二次分组。参赛团队通过网上抽签随机确定分组结果和答辩顺序。
海选现场答辩人员为项目团队的3位成员,答辩流程为:播放1分钟视频,申报人对项目情况介绍5分钟,评委问询、答辩5分钟。答辩结果分为A、B、C和淘汰4类。答辩结果为A的项目直接进入金奖银奖决赛;答辩结果为B的项目进入决赛复活赛;答辩结果为C的项目直接确定为铜奖,不再进入决赛。
复活赛时间为9月7日。海选答辩结果为B的项目参加复活赛,参赛人员为项目团队3位成员。复活赛答辩流程与海选答辩流程一致。通过复活赛,遴选出部分项目进入金奖银奖决赛。
金奖银奖决赛时间为9月8日。海选答辩结果为A的项目和复活赛入围项目参加金奖银奖决赛,参赛人员为项目团队3位成员。金奖银奖决赛流程为:播放1分钟视频,参赛团队现场展示15分钟(可自由选择1-3人进行展示,自由选择是否使用PPT),评委问询、答辩5分钟。项目展示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服务介绍、市场分析及定位、商业模式、营销策略、财务分析、风险控制、团队介绍等。可进行产品实物展示。展示及答辩过程中,语言表达简明扼要,条理清晰。
冠亚季军决赛时间为9月9日。获得金奖的项目参加冠亚季军决赛,参赛人员为项目团队3位成员。冠亚季军决赛流程为:提前1小时拿到对方项目计划书,与投资人面谈5分钟,评委问询、答辩5分钟,项目互换互评20分钟。
与投资人面谈及答辩要求为:参赛团队结合自身创业项目制定合理可行的风险投资方案,规定时间内与投资人商议,确定投资意向;评委会通过各参赛团队风险投资方案展示、答辩表现、获得投资意向数量等几个要素进行评分。
项目互换互评要求为:根据两两分组抽签结果,提前1小时拿到对方项目计划书,封闭进行准备。比赛现场各团队对对方团队创业项目进行评析,客观评估对方项目优劣势并提出改进建议。对对方项目的评析要客观、具体、真实,有理有据,不说空话套话,不恶意打压或诋毁对方项目。通过对他人项目的评析,展现项目团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把握能力。每队20分钟,共计40分钟。评析过程中可向对方提问,对方一次性作答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如未提问,对方不可主动发言。
七、奖励设置
省级大赛设金奖、银奖和铜奖三个奖励等级。金奖和银奖共60项,其中金奖数量与教育部分配我省的全国总决赛项目名额一致;设铜奖140项。获奖项目均颁发获奖证书,另外金奖项目每项奖励6万元。
设置省赛优秀组织奖,按照高校竞赛组织情况和获奖情况奖励10名,颁发奖牌。设置优秀指导教师奖,对获得金奖的项目指导教师团队颁发获奖证书。
对参加全国总决赛成绩优异的项目再次进行奖励,其中全国金奖每项奖励10万元,全国银奖每项奖励5万元。
八、大赛特点
1.重视程度高。为推动大赛开展,教育部6月12日专门召开了全国视频会议,林蕙青副部长和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发表重要讲话,为一个大赛专门召开全国性视频会议,在教育部历史上尚属首次。
2.覆盖范围广。大赛覆盖所有的学科专业,参赛学生量多面广,截至目前,山东省已报名参赛2600余支队伍,居全国前列,参赛学生达1万余人。
3.创业导向强。大赛突出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注重项目落地实施的可行性,以成功取得创业投资,能够创业成功并带动就业为主要目标。
4.奖励力度大。省级金奖项目每项奖励6万元,全国金奖再奖励10万元,全国银奖再奖励5万元。
5.鼓励合作共赢。鼓励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跨学生类型(即本专科、研究生混合组队)组建团队,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