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至19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在湖南长沙举行。
“本届比赛吸引了1507万名学生报名参赛,较首届增长了约50%。”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副司长吴爱华介绍,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做好不同大学生群体的职业规划指导,今年新增研究生赛道,赛事影响力也有了明显提升。
实际上,这场大赛“升级”的远不止这些。中国教育报记者在总决赛现场,探寻“就业启示录”。
4月17日,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成长赛道高教组的选手正在比赛。中国教育报记者 冯子琪 摄
现场,选手完成展示后需限时回答评委提问。一个个犀利的问题让比赛氛围始终紧张而激烈。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铁道机车运用与维护专业学生蒋睿安就遇到了“超纲题”:“你想当铁路车辆检修工程师,未来AI是否会取代你?”蒋睿安思考片刻后回答:“现在,AI和智能化给许多行业带来了改变,比如,广州铁路局的多条检修车道都运用到了智能检修机器人。但是,对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来说,安全永远摆在首位,而人永远是保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每次展示都是模拟面试。比赛让我明确了自己的优势,更找到了不足,这让我在求职时更加从容。”蒋睿安在省赛后参加了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的面试,如愿被录取。大赛还原的真实求职现场,犹如打磨璞玉的工具。以赛促学,正是此意。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把做好就业观念引导作为大赛的重要内容,在赛事设计、评审标准等方面突出就业育人导向,引导大学生保持平实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练就过硬本领,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中实现人生价值。赛场上,最美的风景是青春梦想与国家战略、民生急需、行业紧缺双向奔赴;最温暖的故事是选手与评委、专家、用人单位热烈互动,找到追梦的路。“通过大赛,我更坚定地想成为一名养老护理员,关照银龄群体。”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赵紫彤说。“我会瞄准目标,提升学历、投身研发一线,成为装备动力工程师,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北京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马明煜说。朋辈的力量,让“以赛促学”更具感染力。来自近千所高校的师生在现场观摩总决赛。来自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志愿者魏嘉辰很受触动:“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展示自己的职业规划,这给我的职业规划带来诸多启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绘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丁乙坦言:“我入校时的理想是当行星科普员。”备赛过程中,学校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熊程根据丁乙的性格、特长,为他不断“微调”,最后定位了“行星遥感研究员”这个岗位。“学校精心打造了职业规划专门课程,各个学院各有特色。”熊程说,“大赛是场‘及时雨’,让学生直面就业市场需求,弥补不足,不断提升就业能力。”总决赛中,淄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李村一举收到6家企业offer,还斩获了就业赛道金奖。李村的指导教师、该校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专职辅导员张静表示,将把参赛的宝贵经验带回学校,“各行各业专家的点评、指导让我深受启发,也进一步了解了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学生。未来,我能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赛场内,很多来自高校的观摩团成员关注着每名选手的展示;赛场外,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育人成果主题展、就业育人大讲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交流展示活动等,为教师们做好生涯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提供“宝典”。“我们来了一个庞大的‘后援团’,既有资深的生涯教育教授,也有学院的朋辈指导教师。”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曹磊告诉记者,自己带队到场一是为学生加油鼓劲,二是为了了解企业需求,给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市场讯息,三是进一步贴近学生所想,促进生涯规划课程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希望优秀选手的故事能走进生涯规划课堂,引导更多学生认识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曹磊说。沈阳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刘铸参与了两届大赛,也见证了大赛带来的可喜变化:“各地各校越来越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特别重视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这两年,指导教师的数量质量有了很大提升。”比赛中最让人兴奋的环节无疑是“天降offer”。近400家企业组成“心选团”,在成长赛道为心仪选手发放实习offer,在就业赛道发放就业offer。在研究生组就业赛道总决赛上,招商银行招聘负责人姜逸菲“抢”到了“心选团”点评机会。这是招行第二次参赛,她深感大赛对于帮助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用心,“所以优秀选手很多,‘心选团’都很兴奋”。“帮助学生实现从学校到职场平稳过渡,是校企共同的责任。目前,招行已开展实习生计划,辅助学生通过实践找准职业目标,提升职场胜任力,并且走进校园参与课程共创与职业辅导活动,帮助在校生了解行业前沿。”姜逸菲说。学生与岗位、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是“以赛促就”的题中之义。大赛邀请行业专家、学科专家担任评委,企业“心选团”进行现场点评,共同对选手职业规划提供指导。总决赛同期举办的专场招聘会暨“千校万企”供需对接会,吸引670余家企业和320余所高校参与,提供3万余个就业及实习岗位。“我们以大赛为契机,加强高校和用人单位对接,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吴爱华说。大赛的窗口,传递出近年来各地各校加强校企协同育人、助力学生就业的新风向。山东省构建政府统筹、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媒体支持“四位一体”的办赛格局,打通“赛场”到“职场”链条;湖南省敦促高校面向优秀企业家和企业高管选聘校外导师;天津大学构建校企协同就业育人矩阵,让各方力量齐聚就业课程;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联合企业定制“课程+岗位”双需求清单,实现双向赋能……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就,职业规划大赛浓缩着学生成长成才的精彩时刻,更谱写着青春与时代的交响。“作为新时代青年,让我们怀抱‘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弘扬‘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以坚定的行动践行誓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青春奋斗创造美好未来!”《湘江宣言》响彻颁奖典礼的会场,铿锵的誓言也必将触达每颗年轻的心。来源|中国教育报
编辑 | 于洋
责编 | 晓平
审核 | 燕筱晴